Last updated: 2 Sep 24 00:40:42 (UTC)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账小灵:https://zhangxl.macabt.com
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https://note.macabt.com/shares/70Ji08yFJa2q2L40cYSTvS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就像是给你买的好酒定期调酒师评估,酒越放越香,还是直接兑水,完全看你如何‘管理’了!”
学习了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我感觉自己仿佛刚刚掌握了一门新的烹饪技巧,不仅知道了如何烹制这道“会计大餐”,还明白了在后期如何不断调味,让它更加美味。下面就让我带着点儿幽默的味道,把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下。
知识框架总结
-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基本方法
- 成本模式:固定资产按照其原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这种模式就像是在记账本上写下固定资产的“体重”,每年都在减轻。
- 重估模式:在重估模式下,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据其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就像是定期给固定资产“做体检”,确保它的“市场身价”始终如一。
-
固定资产的折旧
- 折旧方法:
- 直线法:每年折旧金额相同,就像是每年固定缴纳房租,平稳且可预见。
- 双倍余额递减法:前几年折旧金额较高,后几年逐渐减少,像是一个大方的朋友,前期大方,后期变得节俭。
- 年数总和法:折旧金额按照资产的使用年限逐年递减,类似于每年降低的生日礼物预算。
- 折旧方法:
-
固定资产的减值
- 减值测试:当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计提减值损失。就像是发现了家里的旧沙发不值钱了,需要调整“市场估价”。
- 可收回金额:是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与其使用价值的较高者。
-
固定资产的处置
- 处置方式:包括出售、报废或赠与等。处置时,需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处置收益(或损失)记录在账簿上。就像是卖掉你的二手车,账上要记清楚卖价和剩余价值的差额。
案例分析
案例1:成本模式下的折旧
公司E购买了一台设备,原始成本为100,000元,使用寿命5年。采用直线法折旧。每年的折旧费用为:
[ \frac{100,000}{5} = 20,000] 元
如果设备在第三年进行重估,假设公允价值为60,000元,累计折旧为40,000元,账面价值为60,000 - 40,000 = 20,000元。之后的折旧将基于新的账面价值重新计算。
案例2:重估模式下的调整
公司F拥有一栋办公楼,原始成本为500,000元,使用寿命为20年。经过10年的使用,重估发现其公允价值为600,000元。在重估后,新的账面价值将调整为600,000元减去10年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此时需对折旧进行重新计算,以反映新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
案例3:固定资产的减值
公司G发现其某生产线设备的实际市场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经过减值测试,确认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00元,而账面价值为50,000元。需计提减值损失:
[ 50,000 - 30,000 = 20,000] 元
案例4:固定资产的处置
公司H决定出售一台旧打印机,账面价值为10,000元,出售价格为12,000元。处置收益为:
[ 12,000 - 10,000 = 2,000] 元
处置时,将2,000元作为收益记录入账。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不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持续的“财务保养”战役。无论是折旧、减值还是处置,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规划和准确记录,就像是给固定资产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确保它在经济寿命内保持最佳状态。
所以,下一次当你翻阅固定资产的账本时,不妨带上点儿幽默的心情,毕竟这些“沉重”的数据背后,藏着的是会计师们精心调味的“佳肴”!